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扩容只能在现有占地的基础上实施。
记者从日前于上海举办的ECF页岩气国际论坛上获悉,目前环保部正在制定页岩气污染排放标准,最早将于明年公布,这意味着我国页岩气环评及环保监管即将走出盲区。据与会专家介绍,常规天然气储藏在多孔或具有天然裂缝的岩层中,容易开采,而页岩气则是赋存于致密页岩及其缝隙中,目前主要采用水力压裂+水平井技术获取。
页岩气开发的环境风险高于常规天然气已成业内共识。此外,在开采页岩气的过程中也将产生VOCs(挥发性有机物)、硫化氢等大气污染物,钻屑、油基泥浆等固体废弃物,存在甲烷逸散排放等风险。与会专家认为,这对于我国页岩气环保监管走出目前的盲区具有重要意义,是页岩气环保监管规范化的重要一步据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地面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平流层臭氧向下输送,二是近地面氮氧化物和VOCs等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工业生产、餐饮油烟、汽车尾气、喷漆行业等都是臭氧产生的主要来源。超标天数中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PM2.5。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臭氧,并不是笼罩在大气层中保护地球的臭氧,而是在人们所呼吸的气体中,所含的污染物。记者22日从山东省济南市环保局获悉,为降低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总量,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济南市近日出台《济南市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整治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将对VOCs开展全面整治。这些岩层并不会像湖水般会被大幅度的扰动而失去覆盖效果,导致瞬间大规模喷发;选址时再特别考虑地层走向,更能让二氧化碳在移栖外泄时,离人口居住地更远。
而近年来发现若将二氧化碳注入油气层中,除了可以封存二氧化碳以外,二氧化碳在溶于原油中,可使原有的体积膨胀、密度与黏度下降、流动性变好更适宜开采,能有效提升油田的寿命与效率。但随着开采而压力降低,使得油气的采集变得困难,因而陆续开发了注入水、蒸气等开采技术。回想一下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人类恐怕还是很难脱离油气资源的使用,然而气候变迁又已然是个现在就要开始着手解决的难题。又可能因山崩、洪水等未知原因,导致封存于湖底的二氧化碳因湖水大量扰动使溶解度锐减而大量溢出。
这需要仰赖开放的信息揭露、严谨的环境评估,以及决策者、技术者和在地民众的充分讨论与审议。希望随着信息的厘清,我们的社会能开始负责地讨论这项重要减碳技术,而对地球环境的永续尽一份心力
新《环保法》实施后,陕西对超标排放严重的29家企业从严从快查处。不断推进禁燃区建设,禁止新建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实现禁燃区蜂窝煤生产销售厂点、蜂窝煤和散煤用户、煤炭经营场所逐步清零。对5家企业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其中对长武二甲醚项目违规生产问题处罚1580万元,成为全国按日处罚最高罚单,对违法排污行为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今年上半年,关中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减少236.38万吨,完成任务的78%;截至9月底,全省共拆除燃煤锅炉2861台,5338蒸吨,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从3日召开的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获悉,今年前三季度,该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向好,但大气污染复合型特征愈加明显,关中城市主要污染物为PM10。冬防期间,西安、咸阳、西咸新区建成区范围内及其他城市中心城区,除市政项目和抢险工程外的建筑工地务必停止涉土作业。关中各市严格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其中西安市禁燃区面积达到全市建成区面积的89.9%,从煤炭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全过程加强燃煤质量管理。随着供暖季来临,陕西省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环保不达标小火电机组关停和锅炉拆除,从严监管燃煤火电企业、集中供热站等燃煤大户的煤炭品质和治污设施运行,严查超标、超总量排放。
为此,冬防期西安、咸阳、西咸新区建成区实施禁土令。截至9月底,全省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5600余人次,检查企业8556家次,立案处罚1282起,罚款6578万元;公开曝光29家环境违法企业,公开约谈31家企业负责人和9个县区、园区管委会主要领导。
据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厅长王成文介绍,今年以来,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向好,截至10月31日,优良天数最多的是商洛,265个蓝天,西安收获了220个蓝天,与2014年同期相比西安增加41天从3日召开的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获悉,今年前三季度,该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向好,但大气污染复合型特征愈加明显,关中城市主要污染物为PM10。
不断推进禁燃区建设,禁止新建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实现禁燃区蜂窝煤生产销售厂点、蜂窝煤和散煤用户、煤炭经营场所逐步清零。据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厅长王成文介绍,今年以来,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向好,截至10月31日,优良天数最多的是商洛,265个蓝天,西安收获了220个蓝天,与2014年同期相比西安增加41天。关中各市严格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其中西安市禁燃区面积达到全市建成区面积的89.9%,从煤炭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全过程加强燃煤质量管理。新《环保法》实施后,陕西对超标排放严重的29家企业从严从快查处。随着供暖季来临,陕西省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环保不达标小火电机组关停和锅炉拆除,从严监管燃煤火电企业、集中供热站等燃煤大户的煤炭品质和治污设施运行,严查超标、超总量排放。今年上半年,关中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减少236.38万吨,完成任务的78%;截至9月底,全省共拆除燃煤锅炉2861台,5338蒸吨,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对5家企业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其中对长武二甲醚项目违规生产问题处罚1580万元,成为全国按日处罚最高罚单,对违法排污行为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冬防期间,西安、咸阳、西咸新区建成区范围内及其他城市中心城区,除市政项目和抢险工程外的建筑工地务必停止涉土作业。
为此,冬防期西安、咸阳、西咸新区建成区实施禁土令。截至9月底,全省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5600余人次,检查企业8556家次,立案处罚1282起,罚款6578万元;公开曝光29家环境违法企业,公开约谈31家企业负责人和9个县区、园区管委会主要领导
车载巡回法庭开进山村、驶入集市,让国徽闪耀在大树下、法槌声响在弄堂里。机制先行:公益诉讼的制度安排10月29日,由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以原告身份提起,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实施后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在南平中院落槌。
理念先导:补种复绿的三赢效应10月8日,龙岩市永定区法院生态资源审判庭庭长林灿岗来到古竹乡陂子角村,回访卢大娘复绿补种情况。几年前,古田县宝峰村前任村干部瞒着村民,将村里千亩松木林贱卖。早在1982年,我省就率先成立覆盖全省的林业审判庭,为守护中国最绿省份筑牢法治屏障。早在公益诉讼相关法律规定尚未明朗、诉讼主体尚不明确情况下,我省法院就先行一步,积极探索生态公益诉讼工作机制,尝试以林业主管部门、环保公益组织作为原告提起生态公益诉讼,为国家挽回巨额经济损失。
这是我省自实施补种复绿生态补偿机制以来的成功实践案例。专家指出,该案是个积极信号,预示着环境公益诉讼立案难的老问题将开始瓦解。
放眼望去,因大火留下的满山疮痍已化为满眼绿意。永定法院积极促使卢大娘与被毁山场林权所有人签订了补种协议,最终对卢大娘从宽处理,以失火罪依法判处其缓刑。
这种模式下,司法尺度难以统一,法律矫正功能的合力难以聚集。2014年5月,省高院成立全国首个高级法院生态资源审判庭。
作为森林覆盖率持续位居全国第一,全国唯一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全优的省份,福建被誉为山海画廊,人间福地。在此背景下,福建法院坚持理念先导、机制先行、模式先试和品牌先创,举司法之力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形成符合省情、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司法保护之福建样本。长汀,曾是我国四大水土流失严重地之一。截至目前,我省法院已设立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庭65个、专门合议庭17个,生态环境资源审判人员达300余人,审判机构数、生态法官人数、办结生态环境资源案件数,均居全国法院首位。
这意味着,今后,他将与其他11名环境资源专家一道,参与省高院生态环境疑难法律问题把脉,为审理生态环境重大疑难案件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后来,历经4个月,古田法院作出判决,认定前任村干部未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擅自贱卖村里财产,程序违法,合同无效。
2010年5月,漳州中院成立全国首个中级法院生态资源审判庭。省人大代表、长汀县水土保持站站长彭绍云说,长汀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法院的保驾护航。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实现刑罚的惩罚功能,使被损环境得到尽快修复,还促使罪犯早日回归社会,可谓一判三赢。改革后的全省法院生态资源审判庭,推行集中管辖制度,对涉及生态环境资源的刑事、民事、行政和非诉执行等各类案件统一归口管理。